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936年在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下設立的航空工程門,1944年成立航空工程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航空工程學系整建制遷出至華東航空學院。1958年,在原力學教研組的基礎上創辦力學專業,建立數學力學系;1978年,力學系獨立設系。2007年1月21日,在原力學系的基礎上成立了航空航天學院。
學院下設航空航天和工程力學2個系。擁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和力學2個一級學科和相應的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力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機械、電子信息2個大類專業學位博士學位授予權。建有工程力學和飛行器設計與工程2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事業編制教職工134人,其中專任教師111人,專職研究人員、實驗技術人員、黨政管理人員等23人;另有實驗技術專員2人,在站學科博士后20人,企業博后50人。學院有兩院院士2人(楊衛院士、朱位秋院士);國家特聘專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3人次;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2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四青人才29人次。學院現有學生1177人,其中本科生341人、碩士生303人、博士生533人。
學院建有應用力學研究所、流體工程研究所、生物力學與應用研究所、飛行器設計與推進技術研究所、智能無人系統研究所、空天信息技術研究所、航天電子工程研究所、微小衛星研究中心等8個研究所(中心)。建有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力學教學基地、力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浙江大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等國家級教研平臺。建有教育部航空航天數值模擬與驗證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新型飛行器聯合研究中心、微小衛星與星群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培育)、軟物質力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以及4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3個浙江省協同創新中心、2個浙江省工程實驗室和1個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學院參與流體動力基礎件與機電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腦機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經血管植入器械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的建設。牽頭建設浣江實驗室、浙江省渦輪機械與推進技術研究院等2個校地合作平臺。
學院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各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學院始終秉承“求是創新”校訓,堅持育人為本、學科為要、科研為翼、社會為責,懷國之大者,以力擎萬物、心系空天為使命,博學求真、問天致遠,為建設一流的綜合性、創新型航空航天學院而不懈奮斗。
(數據2025年5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