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感謝恩師的指點和培養,感謝浙大的求是、創新精神!”一位白發老人慢慢站定,轉向不遠處的百歲教授郭本鐵深深鞠了一躬。這一幕發生在6月10日的浙江大學玉泉校區邵逸夫科學館,這里正在舉行的是浙江大學力學系郭本鐵教授百歲慶賀會。
窗外淅淅瀝瀝,室內溢滿溫暖。浙江大學流體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學系、航空航天學院教師代表,郭本鐵老教授的親友、學生歡聚一堂,共同慶賀他的百歲華誕。慶賀會上,身穿灰色條紋襯衫的老教授始終笑得像個孩子。
鞠躬的老人是浙江大學1964屆工程力學系校友呂品。“想當年,恩師邁著輕盈的步伐,神采奕奕走上狹小的講臺。當郭教授講到超音速激波時,顯得興致勃勃,擺出那太極拳‘推手’姿勢。郭教授平凡的動作,加深了不平凡的理解,牢牢地刻印在我們的腦海里,永世難忘。”回想起當年情景,呂品滿眼懷念,一邊說一邊模仿郭老教授的“推手”動作,引起一片笑聲和掌聲。
慶賀會的主人公郭本鐵老教授,生于1919年,1943年畢業于西遷至貴州遵義的浙江大學數學系并留校任助教,1946年隨校回遷杭州,并在浙大工作直至退休。他是浙江大學數學力學系、流體工程技術研究所的創辦人之一,曾任浙江大學應用數學教研室主任、流體力學教研室主任等,在磁流體力學和氣固兩相流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沒有郭老教授的關心和支持,就沒有我的今天!”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機械航空系教授、浙江大學力學系1982屆校友梅仁偉回憶,“當年我有幸選了郭教授開設的‘ 張量分析’課。這門課可不好修,滿黑板都是ijk、lmn這樣的上標、下標。但這部分太重要了,所以我在美國開流體力學時,都會在一開始花上兩節課的時間給學生講張量和‘ 指標符號’,郭教授的這些ijk、lmn也在美國的黑板上也開花結果。1983年出國留學時,郭教授以個人名譽和收入做擔保,幫助我向浙大財務部借了600元人民幣的置裝費,讓我完成了從割豬草的鄉下孩子到出國留學生的巨大轉變。”
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力學系1977屆校友王玉芝聲情并茂地說,在我的記憶中,郭先生從不帶很厚重的教材和課件,一進教室馬上開講。講課也從不拖泥帶水,條理清楚、一氣呵成,足見其學術功底深厚。郭教授對學生非常負責,每天課后都會到學生宿舍答疑,每次結束都要9點半左右。郭教授在我們學生中非常受歡迎,常常有同宿舍的固體力學專業的同學“蹭答疑”,但郭教授從不拒絕。我們都從心底里愛戴他,每次答疑后我們都會送他到樓梯口。
“郭教授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楷模、優秀領導的楷模、為人師表的楷模和健康生活的楷模。”講到自己的成長之路,浙江大學力學系退休教師代表章本照難掩感激之情,“40年前,我從北大調入浙大,時任流體力學教研室主任的郭教授對我愛護有加。他適時派我去北大參加一個全國性的進修班,并安排我回校后給老師們開討論班,在此基礎上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后來,在我沒有提出申請的情況下郭教授還主動幫我聯系出國訪問學習的機會。他始終關愛下屬,為浙大培養了一批青年教師!”
郭本鐵兒子郭尚鴻說,父親上學時是一個優秀學生,在工作中是個出色的教師,在家里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父親一生淡泊名利、胸襟坦蕩。凡遇增資、升職、評獎、分房等,每每絕不相爭,總是一再謙讓。父親天性樂觀、情趣高雅、興趣眾多,學生時代就愛好圍棋橋牌,京劇更是陪伴至今。父親為人隨和、善解人意,深受同事和朋友們敬重。他幾十年言傳身教為我們建立了楷模,父親所建立的家風我們要世代傳承下去。
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活動。
(文 馬宇丹/攝影 馬宇丹 李曉星)
原文鏈接:http://www.news.zju.edu.cn/2018/0611/c773a816988/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