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流體工程研究所開展第二期流體所學術沙龍活動,活動由王書虹同學主持,主講人包括曾麗芳同學、劉炳瑞同學和王金同學。
本次學術沙龍,由曾麗芳同學帶來《“蜂群”折疊翼無人機氣動特性研究》,“蜂群”作為一種改變戰場規則的顛覆性技術,被認為是當前航空領域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該報告針對一型遠程投放作戰的“蜂群”折疊翼無人機,開展其關鍵階段(投放、展翼、巡航)的氣動特性研究。首先,建立折疊翼無人機的定常數值模擬方法,通過與巡航段的靜態風洞試驗數據對比,得到升力系數、阻力系數的計算誤差分別不超過5.5%、9%,從而有效驗證了數值模擬方法的準確性。進一步結合動態重疊網格技術與非定常數值模擬方法,重點針對折疊翼無人機與母機投放分離過程及展翼過程,開展動態氣動特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折疊翼無人機展翼過程的動態非定常氣動效應明顯,詳細設計中不可忽視;投放分離過程的仿真結果可為發射方案的設計提供依據。
由劉炳瑞同學帶來《多顆粒在Giesekus流體Poiseuille流場中的異常遷移》,對多個顆粒在粘彈性流體Poiseuille流場中的側向遷移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在數值模擬結果的基礎上,比較了單顆粒與多顆粒運動的差異,分析了在不同流變性質的流體中顆粒運動的軌跡與趨勢。研究結果表明,由于顆粒間相互作用的影響,多顆粒的運動軌跡與方向與單顆粒情形有著較大差異;在流道中心線與壁面之間存在一條分界線,當顆粒的初始位置位于分界線與中心線之間時,顆粒最終將運動至中心線,反之則運動到壁面;在同樣的條件下,單顆粒朝中心線運動,而多顆粒則會朝向壁面運動,且這種現象隨著顆粒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強。
由王金同學帶來《生物質顆粒流化床氣化行為的粗粒化CFD-DEM模擬》?;谟嬎懔黧w力學(CFD)和粗?;x散單元法(CG-DEM)對生物質顆粒在流化床反應器中的氣化過程進行建模。通過構建粗顆粒模型,實現了顆粒間的相互作用和熱傳導;通過建立相間耦合機制,實現了粗顆粒與氣流間的體積競爭、動量傳遞、熱質交換和異相反應。分別討論了生物質在鼓泡流化床和循環流化床提升管中的熱化學轉化行為,定量分析了轉化過程中的床層鼓泡分布、顆粒磨損特性和氣固混合狀態。
會后,同學們也對在會上沒有交流透徹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